点击上面的“关注”,为你解决情感难题
作者:愈姑娘
我们对他人的评判取决于我们如何解释他人的行为。
比如我们会把杀妻案归结为谋杀,比如我们会把穷人归结为不够努力上进,比如我们会把婚姻失败归结于原生家庭的影响……
我们解释某个事件或评判某个人,在心理学上叫做归因理论,也就是我们追问的“为什么”。
心理学家研究发现,已婚人士对伴侣行为的分析,往往源于伴侣的消极行为。
也就是说,伴侣的冷淡敌对比热情周到,更容易让我们思考为什么?
我们的答案和婚姻的满意程度有关,如果我们身处一段比较幸福的婚姻,我们会把伴侣往好处想。
比如对方迟到了,我们会归因为是堵车。如果我们身处满意度较低的婚姻,我们会归因为对方不够爱我。
同样,面对伴侣的积极行为,对婚姻的满意度不同,我们的归因也会不同。
比如对方送我们礼物,对婚姻满意的我们会归因为:对方真的很爱自己,对婚姻不满意的话就会归因为:对方讨好我一定有预谋。
可以说,归因理论是非常主观的,我们在分析事物的时候,只是基于我们自己的判断,未必是事情本身的真相。
在两性关系中,这种主观性也会造成许多问题。
有心理学家发现,男性比女性更喜欢将女性的亲密行为归结为温柔的性挑逗。
所以,约会强暴的事件,并不奇怪。
记得之前有人说过,如果女性愿意答应你去看电影,说明对方就同意和你上床。类似的还有,如果女性和你约会的时候,打扮得很漂亮,说明对方对你有好感。
其实,这都是男性对女性的错误理解,在心理学上也称为错误归因。
许多男性以为频繁邀请女性出去,会给女性带来好感,实际上女性会把这种行为当成骚扰。
错误归因,在男性身上是经常发生的,尤其是对位高权重的男性来说。职场性骚扰的根源也在于此。
《三十而已》里面的王漫妮,在奢侈品店上班,经常能接触到有钱的顾客。
有一次,一个男顾客来买衣服,王漫妮只是出于职业习惯给对方整理衣领和裤腿,但是对方却把这当成了性诱惑,从而有了越界的举动。
看王漫妮没有拒绝,他又把购物积分送给王漫妮,作为性交易的筹码。整个事件中,这个男顾客都陷入了错误归因的思维。
他以为像王漫妮这样的销售,讨好自己就是在诱惑至极。其实真相不过是,王漫妮的一举一动都是出于职业操守。
在公司里,类似的事件也时有发生。老板常常会曲解女下属的顺从或友善,会认为对方做出这样的举动是性诱惑。
是的,男人比女人更容易想到性。
更可怕的是,男人根本意识不到自己的错误归因,还甚至自以为是的认为对方也是这么想的。
为什么男性比女性有更高的性自信,就是因为错误归因给他们带来的优越感。
在各种性侵案件中,男性会通过责备受害者的行为将强奸行为合理化,也就是受害者有罪论。
这两年,各种性侵案件被披露,几乎所有的施暴者都会把脏水泼向受害女性。曾经有一起案件中,施暴者为自己洗脱罪名的理由是,对方穿了丁字裤引诱自己。
更魔幻的是,这个理由居然让他胜诉了。
还有一组残酷的数据是,在美国,有23%的女性报告说她们曾经被强迫进行性行为,而只有3%的男性报告说他们曾强迫女性发生性行为,女性的报告比例是男性的8倍。
这个现象的根源也就是错误归因造成的。
为什么我们会产生错误归因?
视角和情景意识
归因理论学家指出,当观察他人和我们自己的亲身经历时,我们的观点会有所不同。
当我们作为行动者时,环境会支配我们的注意;而当我们观察别人的行为时,作为行为载体的人则会成为我们注意的中心。
总的来说,我们都是从自己关注的地方寻找原因。
比如那些性侵者注意力都在受害女性身上,他们潜意识里认为是对方引诱自己才发生约会强暴的,当然他们并不承认强暴这件事。
文化差异
文化同样会影响我们的归因思维。
持有西方世界观的人,更可能认为是人本身而不是环境导致了这件事发生。
但是东亚文化下的人通常对环境的作用格外敏感,他们很少设想到他人的行为与其内在的特质有关,而更认为是环境的影响。
因此,同样的强奸案,发生在不同国家,社会舆论也是千差万别。
错误归因也反映了我们的错觉和自欺欺人的本领。实际上,这与我们的思维模式也有关系。错觉通常是我们将复杂信息简单化的策略和副产品。
此外,人们总不愿意因为自己的问题而被责备,而更愿意承认“失败,残疾和不幸是现实环境导致的结果”。
所以也不难理解,为何约会强暴或者性侵案件中,受害者有罪论总是应运而生。心理学研究归因错误,并不是为了证明“这些错误多么愚蠢”,而是想揭示人类怎样思考自己与他人。
从而也给我们一个启示,我们在分析一件事或者评判一个人的时候,我们的归因理论或许是错误的。
本文参考资料:《social psychology》
END.
今日话题:
你有过归因错误的经历吗?
欢迎留言讨论。
愈姑娘:情感作者,专注新时代女性的成长和情感。
原创作品,抄袭洗稿必究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