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 图 / 芳 酱
全文1487个字,预计阅读时长5分钟
接触的人多了,我才明白为什么学富五车之人总是谦卑自牧,而才疏学浅之人总喜欢妄自尊大?因为书读得多了,人们就越能发现自己身上的诸多不足。
《学记》中有云,“学者有四失,教者必知之。人之学也,或失则多,或失则寡,或失则易,或失则止。”
意思就是说,当老师的人必须要知道学习的人一般有以下四种毛病:
有的人贪多而不求甚解,有的人知道一些就满足了,有的人则认为太容易就不认真学习,还有的人给自己设限不求进步。
而作为步入社会的成年人的我们来说,也很容易犯同样的毛病。
很多时候,我们对自己喜欢的领域如同蜻蜓点水一般,仅仅只是尝到了一点甜头就喜不自胜,这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。
当然,我也不例外。
当我很多次在下笔时对词语和典故的使用绞尽脑汁时,当我在阅读时看到别人的文字如沐春风时,便有一股火辣辣的羞愧感涌上心头。
我为什么不知道这个词还能这么用?我怎么没听说过这个典故?为什么别人写的文字这么深刻入骨?
于是痛定思痛,我决定釜底抽薪,向更广阔的文学海洋遨游一番,即使不能取得什么了不起的收获,但能拓宽眼界也不虚此行。
就这样,去年做足了准备之后,今年春天,我和文学才开始了这场义无反顾的约会。
当我打开“文化概论”的大门之后,我才知道,原来,“文”的本意是指各色交错的纹理,并由此衍生出来许多引申义。
比如,“文”可以引申为文字、文章,它包含诗词曲赋等文艺作品的形式;它还可以引申为古代的礼乐制度,并在此基础上又引申到法令条文方面。另外,“文”还引申为精神修养、美善德行。
对于“化”的解释,让我眼前一亮。首先,“化”有变化的一层意思在里面,其次是化成,也就是生成的意思。再就是包含造化这层意思。
古人那时候对“文化”的理解就是——“以文教化”,到如今看来,文化的分量也相当之重。
冯天瑜在《中国文化史断想》中提到,“文化是人与自然、主体和客体在实践中的对立统一。”也就是说,文化的实质就是人类改造自然界而逐步实现自身价值观念的过程。
我再往深处了解才知道:如果文化从形态学的角度来分析,可以将它分成四层。
第一层,是物态文化,换言之就是物质文化,它是会人的物质生产活动极其产品的总和,再通俗点来说就是实体文化。
第二层,是制度文化。从字面来看就很好理解,它是一种规范人类行为的准则,是必须要遵守的制度。
第三层,是行为文化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那些约定俗成的礼仪、风俗、民俗。“一方水土养一方人”,便是对行为文化的最好解释之一吧。
第四层,是心态文化,这是我们文化的核心。它指的就是我们的价值观念、审美情趣思维方式、心理活动。
当我对“文化”这一认识有了深刻的理解之后,我欣喜若狂。用一年的时间换来这场意义非凡的约会,太值了。
我要珍惜这场与文学之间的约会,相信它会带着我领略到我们祖国的文化风景,见识到古往今来的圣人的万丈光芒以及古老的文明历史。
我爱我们的祖国大好河山,爱她的苍老并重,爱她的历史悠久,爱她的浓厚韵味,爱她的渊远流长,爱她的独一无二。
请原谅我的词穷,我正在恶补的路上。待我看遍这文化盛景,再与你一同行至天光。
这个春天,虽然因为疫情不能到处行走游玩,但是能与文学之间来一场秘密约会,也心满意足了。
点亮“在看”,愿你的春天,也因为有某个特殊的存在,而变得摇曳生姿顾盼生辉。
作者简介
芳酱,90后写作人,中国散文学会会员、湖南省网络作家协会会员。曾从事日语翻译多年,现汉语言文学在读。在最深的夜写最真的文字。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