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年一度的七夕消费情况出炉,今年“不出意外”,非常冷清。
订花的少了:在上海花店老板表示,去年还有一两百单的生意,今年只有十几单了。
在酒店预订方面,根据国内平台的统计,今年情侣的酒店和出行数据也创新低,反而是亲子游和酒店预订比例更高。
越来越多的人,开始不愿意约会了。这里面除了经济环境等因素外,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,大家对约会感到倦怠。
什么是“约会倦怠”?
该如何克服“约会倦怠”?
一、约会倦怠的5个信号
1、你感到失去希望
无论是因为你已经心碎了太多次,还是因为你参加了太多的约会,在开胃菜上桌之前,你们的对话就减少了,你很容易开始相信你们的约会是糟糕的。
很多人都是这样的!
“糟糕的约会”是书籍和电影里面常见的隐喻,在心理咨询师的办公室里也常常可以听到,如果你也是众多表达过对寻找另一半这件事感到失望的话,你应该是在经历约会倦怠了。
2、影响到你的心理健康
所有关系都会对我们的幸福感和心理健康产生影响,而亲密关系尤甚。
一段由亲密、激情、承诺构成的关系会带来高昂的情绪、浪漫和情色的幻想以及有意义的希望。
因此,一个人的亲密关系状态和他们经历焦虑、抑郁、药物滥用、自我价值感、自尊以及整体的心理健康都有着密切的联系。
3、你没有优先照顾好自己
约会可能会很费时间,尤其是在我们的文化当中,我们认为自己付出得越多(或者是约会越多次),结果就会越好。
在一周内约会更多次,并不一定意味着你更可能找到合适的人或者关系——尤其当你不是以你最好的面貌出现在这些约会中的时候。
约会倦怠意味着坐在约会对象旁边,感觉到疲倦、无法集中精神、难以向约会对象展示真实的自己。
4、你在为拒绝而挣扎
当代的约会,尤其在约会app上,当人们随意地在交友软件上面浏览的时候,一个人可以在一天之内拒绝和被拒绝很多次。
使用约会app的成年人,形成了一种拒绝的心态,这种心态使得约会变得不需要承诺且令人疲倦。
拒绝——无论是你还是你潜在的约会对象,都会对追求关系、保持关系,或者是另外一种非一对一的伙伴关系说不——在约会中,这都是不可避免的。
心态不健康的时候,遭到拒绝会让你觉得这是自己没有价值、不具有吸引力、缺乏爱的能力的反映。
而一个人心态健康的时候,被人拒绝只是在寻找另一半过程中的一种标准的反映(“谢谢,下一个”)。
5、你感觉约会像是在“走过场”
约会时“走过场”会让你无法真正了解坐在你对面的人,并最终决定你是否对他感兴趣。
这种“走过场”模式会阻止你把你个性中好玩、好奇和迷人的部分,带到交流中。
这可能是一种保存精力、度过约会的方式,但这种约会的投资回报几乎为零。
二、从约会倦怠中恢复的7种办法
1、好好休息
当你感觉约会像是一件苦差事,消耗你的社交能量,这个时候为自己腾出时间是很重要的。
无论是和你爱的人待在一起,还是从事体育运动。
休息一下以重新滋养灵魂、恢复精力,让你在下次的约会中容光焕发、积极乐观。
2、带着目的进行约会
在你投入大部分时间在约会上面之前,你需要思考一些重要的问题,像是“我想从约会中得到什么?”和“在关系中,有什么是不能协商的(如我想要组建家庭、住在一个特定的区域等)”。
请注意你内心的感受——过去什么样的约会是愉快的,即使没有浪漫的联结,怎么可以让约会变成是增长智识且愉快的经验?
3、和你想约会的人约会,而不是想和你约会的人
防止约会倦怠,重点是去发现你觉得有魅力、有趣以及性感的人,选择和他们继续约会。
因为某个人对你感兴趣,进而产生的自我良好感很短暂。
如果不断地和自己不那么喜欢的人约会,那么就不太可能会有有意义的联结。
4、自律——监督花费在约会APP上面的时间
请监控自己花费在约会app上面的时间。
研究显示,人们每多花一点额外时间在滑动手机屏幕上面,心理幸福感随之降低,与此同时焦虑增加、情绪不稳定以及自尊感降低。
当你觉得你通过手机完成了很多事情的时候,这样做其实对你的心理健康有消极的影响,最终让你在找另一半上面更加困难。
5、放下找到另一半的时间点
很多人会有意或无意地去设定一个约会时间表,如——25岁相遇,28岁订婚,30岁结婚……但是,这样的时间表是随意的,会限制你约会成功。
真的想约会和仅仅是为了设定的时间已经不多了而约会是不一样的。
从这样的压力中解放出来,你将从让你感到更少焦虑的约会经验中获得已有的时间表。
6、改变习以为常的约会活动
在第一次约会的时候,不要再选择去酒吧或者咖啡馆,去做一些不一样的事情吧。
建议可以进行一次短途徒步,或者一起骑单车,亦或者一起去做志愿者。
和新认识的朋友尝试新的事物,可以增加多巴胺的水平,激发身心状态,打破旧有的约会循环。
新奇感是性幻想的强大触发器,因此将冒险融入到约会当中,或许是你需要的催化剂,你需要感受到与你在一起的人的灵感和内在的能量。
7、促成深刻的交流
有很多方法可以改善和潜在约会对象的沟通。
我的建议是,在约会的过程中,你的目的应是了解什么是坐在你对面的那个人“与众不同“的信息,而不是去掌握一些“数据”,或者是他们在哪里长大、在哪里上大学,或者他们做什么工作等。
另外,为促成有意义的交流,也可以亚瑟·阿伦(Arthur Aron)编制的36个问题里面找灵感。
作者 | Catherine(192)
校对 | 一杯咖啡英语心理编译小组 校对团队
编辑 | 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编辑 麦颖茵
评论